金年会-(中国)金字招牌,信誉至上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发展报告(2022年度)|行业科技工作整体情况

新闻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添加时间:2023-10-11 11:17:18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和《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所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为重点,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产业用纺织品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2022年,随着疫情逐渐减缓,口罩、防护服、非织造布的需求量趋于平稳,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非全口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0.2%和8.9%,行业增长放缓,部分领域企业需要较长时间消化新增产能。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仍达2.95%,较2020年增加0.03%,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共有7家非织造企业入选《Nonwovens Industry》杂志评选的全球非织造布企业40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一)行业科技体系建设

1.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过近二十年高速发展,截至2022年,行业已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中心4家,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中心8家、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17家。

行业产品研发基地、研发中心、产业基地等,是行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产协”)在行业各细分领域中,依托行业重点企业和产业聚集地打造专业领域平台,由行业较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企业主体,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区域承担,通过产学研结合、上下游合作和区域互助联动,致力于提升企业价值,打造区域品牌,塑造行业标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创造,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目前,行业已建有36家研发基地,其中31家为企业基地,5家为政府机构基地。

这些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涉及到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过滤分离材料、医疗卫生材料、土工建筑材料、个体防护材料等领域,较好地支撑了行业科技创新工作。

2.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为落实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先进制造业战略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和《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行业全力推动国家先进技术纺织品创新中心(筹)建设,主要针对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技术纺织品)行业发展重点,在公共服务平台、新能源车用纺织材料、纺织基复合材料、智能土工建筑纺织材料、海洋工程纺织材料、过滤用纺织材料、安全防护纺织材料和医卫纺织材料等领域,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统筹行业研发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促进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通过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固链、技术补链、功能延链、融合强链,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韧性和高端供应能力,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确立我国技术纺织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3.先进技术纺织品创新联盟建设

2022年11月,中产协先进技术纺织品创新联盟成立,这是一个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同投入、合作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由百余家先进技术纺织品领域的全产业链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组成。联盟旨在引导先进技术纺织品领域现有创新要素集聚,发展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水平和效率。联盟通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测试评价等工作,全方位推动行业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培育行业骨干企业,服务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应急救援、土工建筑、海洋工程、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助力保障重点技术领域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

4.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中产协不断打造行业检验和测试平台,截至2022年末,行业已建成8家检验测试平台,其中综合型服务平台4家,专业型服务平台4家。

(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作为产业发展和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意味着行业话语权和主导权,是规范企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维持市场秩序、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国家标准化改革和行业标准体系清理整顿为契机,深化落实行业标准化系统战略,强化标准示范引领,构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行业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在中产协和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7)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完善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截至“十三五”末,产业用纺织行业共有国家标准54项,行业标准82项;中产协根据行业需要组织、制定、发布了11项团体标准,其中3项团体标准入选了工信部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行业初步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机制解决了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事宜,积极推动上下游行业间标准化工作;行业积极参与ISO标准工作,中产协获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委员会(ISO/TC221)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以积极成员(P成员)身份参加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

2021~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共发布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37项、团体标准8项,在研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12项和团体标准14项,涉及土工、医疗卫生、绳网、衬布、过滤等多个应用领域,标准类型覆盖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多种类型,有效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可冲散非织造材料系列产品和方法标准,规范了我国非织造产品的可冲散质量评价基础,已成为行业开展认证工作的依据,并取得良好市场反响;GB/T 40273—2021《纤维绳索 术语》解决了多年来纤维绳索行业内术语不统一的现状,并实现了与ISO相关标准的接轨;FZ/T 07026—2022《纺熔非织造布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对于完善我国非织造布绿色标准体系,推动纺粘和熔喷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T/CNITA 05105—2021《工业高温烟尘超净排放用滤料》对现有工业除尘滤料标准体系实现有效补充,满足了当前各工业领域不断趋严的超净排放要求;T/CNITA 23101—2021《水刺非织造布及制品 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积极响应了国家绿色环保政策,有利于推进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标准作为可生物降解认证工作的依据,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响应。

(三)行业科技创新荣誉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行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共有10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204项成果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占整个纺织领域的18.2%。在成果应用转化方面,自设立“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以来,近6年共有129项成果获此殊荣。

2021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项3项。从获国家科技奖情况来看,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纳米纤维加工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麻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022年,行业4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其中3项为非织造布制造方法;行业内31家企业产品获得“2022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称号。

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获得“纺织之光”2022年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24项,占全纺织行业的40%。其中,2项成果分别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二等奖,3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为“闪蒸法制造高密度聚乙烯非织造布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该项目实现了我国闪蒸法非织造布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产品常年垄断的局面。技术发明二等奖是“组织修复用神经导管及血管制备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展示了我国在人造血管方面取得的成绩。22项科技进步奖主要分布在个体防护、医疗健康、新能源、非织造布制备、工程建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智能制造等领域。

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17项专利获评中国纺联优秀专利,占全纺织行业的22%,其中金奖4项、银奖4项、优秀奖9项,获奖专利涉及个体防护、非织造材料加工制造、检测方法等领域。

(四)科技项目人才队伍

2022年,行业4项项目获得“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经费支持,4位专家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荣誉,12位专家荣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学术奖。

(五)科技成果

2022年度,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共有23项行业相关项目通过了中国纺联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成果涉及土工建筑、个体防护、复合材料、海洋工程、智能制造、非织造材料加工制造、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2022年,第一批立项的中国纺联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中,产业用纺织品相关领域有21项项目,行业创新需求迫切。

点击下方链接,查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发展报告》详情:

http://mp.weixin.qq.com/s/Sy2Kk32P7rZo_rJy0Ct0YQ

友情链接: